↑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①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 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③ 其体,被濡衣④ 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⑤ 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 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南 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⑥ 于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趋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 ②敌:敌阵。 ③涂:用烂泥涂。 ④濡衣:湿衣。

⑤吴起:战国著名军事家。 ⑥石赤菽:石赤豆。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比降北之罪     北:_________

②被濡衣而赴火者  被:_________

③俄又置一石赤菽  俄: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赏厚而信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 乃下令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能徙此于南门之外者     苟全性命于乱世

D. 人莫之徙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B.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C.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D.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王赏厚罚严,通过“焚宫室”来进行赏罚试验,以此来激励民心。

B. 越王赏罚坚决,百姓深受鼓舞,大规模奔赴火海,战胜吴国指日可待。

C. 吴起言出必行,通过兑现两次承诺赢得百姓信赖,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D. 吴起取信于民,比起越王做法,更注重用赏罚和诚信来治理国家。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

②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6.选文阐述赏罚与治国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____,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不宜偏私,____”强调赏罚的公正。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