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片段,完成小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通“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水时至 (按时 )

B. 河伯始旋其面目  ( 改变 )

C.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拜见)

D. 适遇牧马童子 (恰好  )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伯始旋其面目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 望洋向若而叹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C. 河伯欣然自喜     曰:“然。”

D. 于是焉         是进亦忧,退亦忧

3.对两个文言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 【乙】文可以提取一个成语: 害群之马。

C. 【甲】文中的河伯和【乙】文中的黄帝都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但他们却不肯虚心改正。

D. 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虚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九年级语文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