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东明。素蕴设计降其,散其胁从。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疏言:“臣言官也,宜言为事。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成功少。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寻调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

(《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素蕴设计降其       渠:头目。

B.辅臣政           柄:执掌。

C.三桂见素蕴前奏,之   恶:讨厌。

D.称病乞休          寻:寻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宜言为事         作《师说》贻之

B.正在议论多成功少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梦。

C.尤端本澄源要也。    壬戌秋,七月既望

D.命发湖广军前       今其智反不能及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中杨素蕴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