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约翰斯敦诸水坝被人称为“定时炸弹”

【美】盖洛德•肖

一架直升飞机低低地飞过劳雷尔兰水库那片阴沉难看的沟谷,然后在一大堆泥水和岩石块上盘旋,两天之前这里还是一座拥有1亿加仑储水量的水库。

宾夕法尼亚州水坝安全工程师约瑟夫•埃拉姆在检查过现场后沮丧地说:“19年来我一直试图告诉人们这些地方到处都有定时炸弹,他们总是不信。”

埃拉姆讲的“定时炸弹”,是指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狭长的山山谷中星罗棋布的几十座老化的水坝——其中一些显然难以抵挡暴风风雨经常性的侵袭。

星期三凌晨,还在黑暗中,一场12英寸降水量的暴雨致使这座大约400英尺宽的大坝倒塌了三分之一,洪水奔泻而出,造成至少55人死亡,损失2.5亿美元。

建于60年前、为约翰斯敦供水的劳雷尔兰水坝一下子成为灾难的制造者。像埃拉姆这样的工程师多年来都知道,全国5万座大型水坝中有一些有巨大隐患。但政治家和官员们对他们的警告和建议充耳不闻,装聋作哑,而只有这些人才能通过法令拨款解决这一问题。

这样,当星期五埃拉姆乘坐直升机巡视了劳雷尔兰水坝和几英里外另一座也在星期三倒塌的小一点的水坝之后,神情沮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拥有8000万加仑储水量的这个第二座水坝就在另一座高70英尺的水坝上游不远处,那座水坝曾于1889年倒塌,那次倒塌中有2200人死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水坝倒塌事故。“每年我都要在那里停一停,”他提起1889年的那场灾难时说,“这会使人头脑清醒清醒……”

劳雷尔兰水坝下游的谷地如今又为美国水坝史提供了新的使人头脑清醒的纪念物。这里一度是坦纳斯维尔社区,中等收入的钢铁工人、木匠和卡车司机的宁静家园,也是德拉戈维奇、费利克斯、帕斯科里奇以及托马斯家族的居住地。

现在,这里已成为死亡、灾难和绝望之谷。

到处是断壁残垣,卡车和汽车被埋在土堆里,电线杆和其他碎片像牙签一样东倒西歪到处都是。一些人眼含泪水,一些人沉默不语,在寻找着亲人和朋友。

39岁的房屋维修工查尔斯•克雷默发现了渔业公司一个熟人的尸体埋在3棵连根拔起的树底下的泥土里。“大坝塌下来时,他的渔船被卷走,”克雷默说,“没有人知道他的妻子和孩子出了什么事。我知道至少有30人失踪。”

镇长约翰•贝尔茨拿着一张印有42名死者的名字的名单。他说,这些人都是在山谷中丧生的。他还说,本来有关部门应事先警告居民们大坝可能倒塌。

贝尔茨的邻居也同意他的话。他们对官方最初的说法很愤慨。官方说,大坝并未带来损失——只是因为雨量过大,在短期内引起洪水泛滥。

看管水坝的蒂摩西•伦茨告诉记者说,水库的水急涨,泄洪水道根本应付不了巨大的水流,水坝突然倒塌。洪水涌上了42英尺高的大坝,这座土质结构的大坝迅速崩溃。伦茨说:“我听见比雷还要响的轰隆隆的声音……我还以为是山的一侧塌下来了……”

埃拉姆认为水库泄洪能力不足可能是水库溢水和大坝倒塌的原因。他说,这个州其他的900座水坝中有许多都存在这类问题。

“这些水坝都是50.60或70年前建起来的,”埃拉姆说,“那时的技术与今天大不相同,但我们对这些旧水坝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时报》今天一早就报道过全国只有一半的州有水坝安全计划,国内36000座大型水坝从未被州或联邦的工程师视察过。

许多专家认为,虽然财力、人力有限,但宾夕法尼亚州的水坝安全计划仍是全国最好的10个计划之一。

埃拉姆说,他们办公室曾对劳雷尔兰水坝进行过考察,发现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很不错。

除了对两座倒塌的水坝进行视察外,埃拉姆还紧急察看了约翰斯敦附近10座“有问题水坝”。他是由一个工程检查团的专家斯图尔特•朗陪同的。“它们看起来比昨天情况要好得多——都很好,”埃拉姆谈起这10座水坝时说,“我可以放心了。感谢上帝,雨不下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劳雷尔兰水库现在的样子与两天前它蓄水的情况对比,详细地描述了水坝坍塌后的景景象,揭示新闻主体并引出下文对水坝坍塌造成的后果的描述。

B.“现在,这里已成为死亡、灾难和绝望之谷”这句话语调悲凉、情感压抑,十分客观、克制地写出因为劳雷尔兰水库的水坝坍塌造成的惨状,让人触目惊心。

C.新闻在描述灾难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局者的愤怒之情,比如埃拉姆提到的政治家和官员对警告、建议的充耳不闻以及官方对劳雷尔兰水库的水坝坍塌的最初说法等。

D.新闻引用房屋维修工克雷默、镇长贝尔茨的话的作用有:一方面体现作者采访的对象是不同的,他们的意见代表各个阶层;另一方面也体现新闻的绝对真实性。

E.文章结尾详细介绍了灾难过后埃拉姆以及同事的做法,比如对劳雷尔兰水坝和约翰斯墩附近10座“有问题水坝”进行现场考察并发现这些水坝比昨天情况要好的现实。

2.约翰斯敦诸水坝被称为“定时炸弹”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这篇新闻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试从新闻体裁的角度探究其获奖原因。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