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 良曰:“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D. 君安与项伯有故        沛公安在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又替刘邦出谋划策,是刘邦阵营的智者。

B. 项伯因为私交救张良,但他重义气,少谋略,最终被刘邦拉拢。

C. 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处变不惊,以谦恭的姿态拉拢项伯。

D. 选文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个性,使人物性格鲜明。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