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0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2016年2月4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出台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指出“本规定所称网络出版物,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具有编辑、制作、加工等出版特征的数字化作品”,网络出版属于数字出版,但数字出版不等同于网络出版,例如用户电脑里自存或出版单位制作完成后,但未在网上发布的电子书、数字音乐、数字期刊等,既不具备“在线”特征,也不具备“来自网络”特征,属于数字出版物,但不属于网络出版物。

(摘编自《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

材料二:

虽然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纷纷布局数字业务,但数字化转型工作仍需继续深化,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速度。《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3387.7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69.8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06%。

对此,方正阿帕比公司总经理赫思佳谈到,目前国内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数字资源整体不够丰富。数字资源制作完成后,没有考虑好面向什么样的用户群做推广。比如国外汉学家、中国语言、文化研究者,他们需要的是古籍、专业文学研究论著,现在许多这样的资源并没有被制作成数字出版物。

“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一是与国际接轨,实现线上阅读,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反映中华文化的图书;二是可以促进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山东友谊出版社总编张继红如是说,她还认为目前数字出版走出去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版权保护。

(摘编自《2015-2020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材料三:

线上数据“催动”线下流动。从数字出版的角度看,如何实现阅读数据和实体出版物的对接,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一大课题,如何将阅读需求的读者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形成精准的需求点,这考验着数字出版机构的智慧。亚马逊的实体书店已经做出尝试,线上评分高的书摆放到醒目位置,而且店内商品几乎均为3星以上图书。

从线上总体数据看,数字阅读并不缺少用户和资金,《2016年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喜马拉雅FM活跃用户规模高达2554.41万人,知乎活跃用户规模为974.98万人;截至12月4日零点,马东《好好说话》以555万元成为“123知识狂欢节”的销量总冠军……种种数据显示数字阅读的一种趋势,代表着有很多人在尝试数字出版的新模式和数字阅读的新方式。

从用户角度看,数字出版用户的反馈渠道缺失。例如,笔者曾订阅了4个“得到”APP专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一些内容并不是所需内容,这时不能取消订阅,因为一次订阅就是全年,这种只有累加式的订阅数据并不能代表内容质量一定优质。

(摘编自《2016数字出版报告摘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方式,依赖于数字技术,当前数字出版总收入中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所占比例偏低。

B. 忽视用户群的需求,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是目前数字出版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事实上,很多重要资源还没有被制作成数字出版物。

C. 数字出版机构必须充分发挥智慧,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尝试线上阅读,这对于线下纸质图书的销售也能产生推动作用。

D. 很多人愿意尝试数字出版的新模式和数字阅读的新方式,从线上总体数据看,数字阅读缺少资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出台了有关数字出版的相关意见,对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有具体说明,“来自网络”是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

B. 种种数据显示,数字阅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出版方兴未艾,业内人士肯定了数字出版的优势,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C. App专栏成为线上数字阅读的重要方式,但数字出版用户在阅读其订阅的APP专栏时,发现某些内容并非所需,却不能取消订阅。

D. 线上数据可以“催动”线下流动,实体书店要对有阅读需求的读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挖掘,亚马逊的实体书店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3.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