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之若素   转危为安   心安理得

B.民弗从也   言听计从   唯命是从   力不从心

C.公将驰之   背道而驰   心驰神往   驰名中外

D.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故弄玄虚   温故知新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析】
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析】
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析】
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③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④。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群生]百姓。 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 ③[讳]冒犯名讳。 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九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