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纄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临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B.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C.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D.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三公之一,是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以后除秦朝外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B.顿首:古代跪叩礼仪,跪地,头短暂触地即起。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太牢:古代诸侯、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圈,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皇帝:文中秦皇帝指统一天下后的的秦王嬴政。他创造了“皇帝”一词,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丹怀有公心和私仇。他说燕秦不两立的原因,一是担忧燕国被秦吞并,二是怨恨做人质时欺侮他的秦王。

B.燕丹有抗秦的勇气,敢收留秦之叛将樊将军;但没有抗秦的正确谋略,嫌太傅“西约南连北讲”的策略太旷日持久,因而派遣荆轲去刺秦。

C.燕丹为人仁慈,没有听从太傅的建议将樊将军灭口,能为田光之死痛哭流涕;礼贤下士,能为田光、荆轲行跪拜礼;对秦国的贪欲和燕国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

D.燕丹与荆轲一样,都有以微弱的自身与强大的对方抗争的宁死不屈的精神。选文是课文《荆轲刺秦王》的前传和后记。课文中荆轲死前“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说辞照应了选文“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一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