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珠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从百余骑(跟随)

B.至鸿门,谢曰(道歉)

C.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D.翼蔽沛公(名作状,像鸟展开翅膀那样)

2.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因”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块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范增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腹自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缺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