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池影

陆蠡

我来这池塘畔了。我是来作什么的?我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消息的磨折:异族的侵陵,祖国蒙极大的耻辱,正义在强权下屈服,理性被残暴所替代....我天天受着无情的鞭挞,我变成暴躁,易怒,态度失检,我暴露了我的弱点....我所以特地来偷一刻的安闲,来这池塘边散一回步。我要暂时忘却那些不愉的念头,借这一泓清水来照一照我自己,瞧一瞧我原来是怎么样的。我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一本没有血腥气的和平时代写就的小书。我逡巡在池塘边际,足蹈着被秋露染黄了的草茵。自然好像并未生恼,他仍不惜化很多工夫串缀无数枚露粒于蛛网上,仍不吝惜许多鲜明的颜料,把枫林染红,复把甜美的浆液装满了秋柿和桔。就是眼前的池水,也静静地躺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不与闻世事似的。

你瞧,我的影子拖过水面了,它和我的身体成一直角,它是躺在水平面上我则是沿锤线的方向站立。它的腿子比我短了一点,因为我站在岸上。我且蹲下来罢,摸过一个石块坐着,脸朝池塘。石块是这般冰凉,那里面是溶解了许多秋寒,是“秋之心”哪。我坐在石块上眼望池塘,让我和我的影对语一回罢。这里是我自己,我们可以打开心说话,谁也不用敷衍谁, 谁也不用欺瞒谁。彼此无需掩藏起自己的喜悦和弱点。近郊没有人来,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你瞧这亮晶晶的水面岂不像一只水汪汪的眼睛。我的影子映在它里面,正如我的影子落在我母亲的瞳睛里面,当她望着我的时候。我现在那里会这样傻蠢,想摘取母亲瞳孔中的影子而来捞捉这池面的影呢?在世上我已学得许多聪明了。你瞧这不寐的水的眼睛吧,它守望着我们,寒暑复寒暑,年年又月月。你若问它看到过多少故事,我怕它会说出它曾经看到我母亲在它的水边洗濯我儿时的襁褓。是哟,它也曾看到我穿着开裆裤,拿长竿捞水面的浮萍,拿石子打破水底的青天。

是哟,它还知道许多我的和别人的秘密。当我的-个婶母偷偷在半夜投入它的怀抱,把所有的秘密都托付给它,吩咐它不要说出。它便真的守口如瓶,半句不漏,好像不知道的样子。大概那故事一定是伤心的。不过我总嫌它太爱缄默。把许多故事霉烂为沼气,岂不可惜!

要说起它的历史么?它虽则比我和我的父亲老大得多,但不比我祖父的祖父老。我从祖母的口中知道它的故事,所以它不应对我傲慢了。

这池塘经过了多少冬夏,风风雨雨当然不是从前的样子了。你看池边的扃柏已经成材,那是不易长大的树木。野藤蔓遍了石砌的罅隙把它胶结得更加牢实。因此可以减少许多崩塌。你看那池边一块长方的岩石上,绘着无数的水纹。这便是它的历史记录,有如树木的年轮,满载春秋的记忆。

我是怎么了?我是坐在这池水旁边,我原是为了来看我自己的影,而我想起了它,忘了我自己。我曾有多少影子映照在这水面呢?穿着红绿的披领衣,手拿喇叭的,初剪成西式的头发捧着书包上小学去的,从中学读书回来趾高气扬的,和现在一副好像失去欢乐的平板的面孔。何时有斑白的头首照临这水面呢?但我并没“感慨系之”的意思。我的思想野了。我携来一本小书而我不曾把它翻开,我在翻开无形的记忆的书页。从何处送来一个小小的波纹,把水面弄绉而同时也揉绉了我的幻想。让我来找寻这起绉的原因。原来对岸的水底,骨骨地冒出许多水泡。我可以辨别这水泡而知道水底的情形:一连串断续的水泡是表明水底有动物钻动。一只鳖,一条鱼,或是一个大蚌移动它迂缓的脚步。疏朗的小小的像圜珠子的水泡则是因为池底积下腐朽的植物化成沼气,渐渐聚成颗粒,透出水面来。但我不能长呆在这里,我必得回去。回去受新闻纸的磨折,让他挑拨我,激怒我。只要我能够来这池边,我还能驾驭我的感情,不令人目我是浮躁的狂且。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囚绿记》和《池影》,读者能窥见陆蠡的个性。他既关心国家社会,有着崇高的追求,又醉心自然,有着诗意纯真的心灵。

B.即小见大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方法,《池影》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描摹的是一个小小的池塘,却赋予它丰富的象征含义,在其中寄托理想与追求。

C.陆蠡这篇散文风格自然,并没有特别巧妙的谋篇布局。文章叙写作者行步于池畔的所见所感与所思所想,内容非常朴实真挚。

D.同《囚绿记》-样,陆蠡这篇文章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与池子对话,与自己对话,小小池塘本无奇,却因情感生光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作者向往正义与自由,但是现实是黑暗而令人压抑的,这令他非常愤怒,游池塘之后他暫得解脱,回归了心灵的宁静与安适。

B.作者到池边散步,是为了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他发现自然是超然于人世的,人间的种种不幸与悲哀,都不会影响自然本身。

C.文中的这个池塘承载着陆蠡的许多回忆,有他童年的调皮时光,有他对母亲的温暖怀念,还有许多令人伤心的往事。

D.“感慨系之”,语出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文中引用此句,表明自己并不会遗憾时光流逝,而是在回忆中感到放松。

3.文章最后一段描写池中景物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