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针挑土》一文,完成小题

针挑土

芳菲

①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②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③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④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⑤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⑥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A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⑦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⑧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⑨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⑩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B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⑾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我”对黑妮的情感,摘选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处。

看到黑妮大老远地跑去老家寨,用温和的话语去塑造她们的美丑观的时候,“我”是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我”对湘援游有更多的了解,于是买了四份的地图,表示         ;最后查找了“针挑土”的意义,对黑妮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写下短文,送上        

2.联系语境,说说第③段“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这句话的含义。

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品析A句。

A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

(2)请从加横线词的角度品析B句。

B素静的黑妮眼睛了。

4.第⑾段“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否意味着黑妮们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呢?请结合课文的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个Tommy Kleyn的男人看不得河边的垃圾比鱼多,他做了一个决定花30分钟的时间,装满一袋垃圾后再去上班。Tommy将每天的垃圾图片发到了Facebook上,几天之后,Tommy 的两位朋友Rick和Mark也都加入了捡垃圾行动中!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Tommy的事迹在网络上传播开了,在台湾、丹麦、鹿特丹、英国……2015年的四月,全球已经有3000的人加入了每天花30分钟清理生活周边垃圾的行动,一个月后,这个数字达到了5000人。正是这些人,一点一点地在改变这个世界。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