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家”对中华民族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一篇篇流传至今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大多是将个人的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等优秀品质与奉献牺牲、爱国主义等中华文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依靠这种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共同意识和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数千年磨难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流传千古的家风建设故事不一而足,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努力成为贤才干将,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深厚最滋养的土壤。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风汇聚而成国风。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同样涌现出很多以家风家教为载体的感人事迹。钟南山院士出身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对他说过:“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诚实、和蔼、执着,这些钟家优良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这位老者,在此次疫情中,他依然赤诚敬业、心念人民,始终冲在最前线。不仅如此,还有母亲曾在17年前抗击非典,女儿如今加入了援鄂医疗队;作为重症医学专家的父亲请缨奔赴武汉前线,不忘叮嘱儿子努力学习继续从医救人……家与国交融互通,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都将良好家风凝化为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汇聚力量共抗疫情;明天,我们将继续毫不动摇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的母亲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她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的训诚,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屡建战功。后来岳飞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英国网友@Gareth Pillips:中国的行动力鼓舞人心。我想象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意志和能力,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医院。

美国网友@Frankie Taylor:我敬佩那些冲上疫情防控一线、全力遏制疫情的大无畏的中国人,还有迅速启动全国疫情防控体系并建设专门收治医院的中国速度。

印度网友@Naveed Dar:勤奋的中国人民团结互助,全社会上下一心、互相配合,强有力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民众和救治患者。

南非网友@Dean Olley: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勇气令人敬佩!面对突发疫情,中国政府反应迅速、行动果断。

阿曼网友@Shaum Rein:长期来看,中国的恢复能力很强。中国人民总是非常团结,他们在疫情期间,仍旧能保持乐观,彼此互帮互助。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和勇往直前感染着我。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疫情期间,某课题组对部分90后、00后青年就有关问题展开调查。下面是部分调查统计结果。

图一:未参与到一线防控工作的青年,采用其他方式参与战疫的占比。

图二:疫情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结果(社会责任感方面)

(数据来源于新华网)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传至令的诫子文章和家训家诰,都将个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交化的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B.岳飞在母亲的鼓励下投身军旅,并屡建战功,成为有名的抗金英雄。

C.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的行动力鼓舞人心,感动了许多海外网友。

D.近一半的受访者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了战疫。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仿照“孟母三迁”的形式,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分别补上四字短语作为论据。

3.材料一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概括材料四中“图二”所反映的信息。

5.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概括。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