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我们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强调,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在màncháng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níngjù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二:

漫画《守望相助》

材料三:

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

①水有山中小碧泉,雾中大汪洋,月有倒挂小玉钩,中堂白玉盘,各自平淡,但二者相遇便生出了永恒的美;镜有暗黄小铜镜,璀璨大明镜,花有傲世白梅,葳蕤梨花,各自安然,但二者碰撞便诞生了无限的妙。世间两种不相关的事物,看似普通,但二者只是没有遇到正确的事物。

②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

③蝉度过了无尽的黑暗,但最终在夏日里放声歌唱,成为了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并没有因为长期的黑暗而放弃,一往无前,挣破了禁锢,实现了价值。陈胜躬耕于田垄之间就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鹤之志”的慨叹,在蹑足行伍之间一举获得了民心,成功完成秦末首次起义。鲁迅意识到中国人并非病于形,而是病在思想,果断弃医从文,精于杂文、小说的创作,以笔代枪,唤醒一代青年人的民族魂,成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敢于直视,这才可望,可想,敢说,敢做,敢当。”人首先要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价值所在,再正视局势变化,审时度势是成功之道,最后正视自己与世界的统一性,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④浅碧,深红,淡黄,花白,魅蓝的花各有各的美,没有优劣之分,世人爱牡丹,陶渊明喜菊花,周敦颐怜芙蓉,王冕娇白梅等等,文人墨士,迁客骚人,各有各的爱好,有了自己对于尘世的看法和品行的感悟,恋人之间互赠红蓝玫瑰,朋友之间互赠满天星,同学之间互赠薰衣草,康乃馨赠予师长等等,每一种被赋予不同的意蕴,这与其生长条件和外表密不可分,无论是自身战线还是外界赐予的美名,这些花均为我们的生活增色许多。从花眼里看人眼,看世界眼,每一样事物都理应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都值得被我们认可,人都处于道德完美的追求路途上,只是有深有浅而已。

⑤一个民族需要合理的比重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好比一个罐子要有大石块,沙子,水才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整体,大石块是英雄,是壮志昂扬还我山河的岳飞,是并合四海一扫八荒的秦始皇,是仅以肉身挡住子弹的邱少云,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缔造者。沙子是文人,科学工作者等等,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的酒仙李白,是三十年致力青蒿素的屠呦呦,是氢弹保存技术发明者于敏,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延续者。水是芸芸众生,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水,一个民族才能兴旺。历史的铁证证明众生的力量是强悍的,如秦末起义,五四运动等等,人民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不能只有英雄伟人,没有百姓一切尽是空谈。

⑥英雄是骨,伟人是肉,百姓是血,唯有一个民族全部的人拼尽全力才能铸就一个钢铁之躯,只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

②万堂起明晖,天下自大同。人活于世,在于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在于明晓万物与自己的关系,在于认可万物与世界的必然联系。正确运用各种关系来实现人生的非凡,一家灯火并不稀奇,万家灯火这才叫震撼。

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人活于世均有意义,张罗好自己的灯,不要在灯火阑珊错过对的人,不要在春意阑珊暗自慨叹。

⑨水月镜花,一个值得令人琢磨千万年的物像。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题目。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写出材料二漫画的内涵。

3.材料三第①段中写水月相遇和镜花碰撞,有何用意?

4.说说材料三第⑤段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5.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不仅援助他国抗疫物资,而且派出了医疗专家团队协助抗疫。有人在网上评论:“中国不是人类的救世主,不应该承担这个角色。”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选择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有关内容作为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并作适当阐述,字数100个左右。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