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晴  月

天一直雾着,从上往下看,楼下那片树林顶端的叶子,晶莹莹如泪人的眼,水光水光的。

我用手摸摸房间里的被子,湿乎乎的,想躺又躺不下去,便走出来,坐电梯下楼,去寻那片树林。

走出宾馆,过一个拐角,我就找到了那片树林——一些很大很茂密的榕树,有的长在宾馆楼下,有的长在道路的两边。

空气很潮湿,并不见有水滴落下来,地上却湿漉漉的。

林荫道上,有几位老人漫步。我为他们担忧起来,这么湿的地面,他们这么大年纪,一不小心滑倒就不好了。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担忧是多余的。在这里漫步的,都是本地的老人。他们习惯了这雾天,也习惯了湿地,走在上面悠闲自在,稳稳当当,半点儿摔倒的意思都没有。

唉!万事就怕遇到像我这样倒霉的人。当我从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身边路过,准备走向不远的条椅时,咣当一声,老太太的拐棍滚落在地上,老太太像落叶一样,飘落在我左脚的脚尖上。

我想伸手扶一把,意念刚动,许多看到老人摔倒,好心扶一把,反而惹一身麻烦的镜头,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就在前几个月,丈夫由于工作不够缜密,不但受处分,还冤枉地赔进去几十万,我的家庭就这样陷入困境。眼前这位倒下的老人……扶了,没事还好,若真遇上碰瓷的,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何况,儿子正在这个城市的考场紧张考试,我又怎么能出事呢?

可不扶……我低头看向倒下的老人,她脸如纸白,额头浸着虚汗,似乎已不能动弹。不管的话,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阿姨,你是心脏病犯了,是吗?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因曾见过邻居阿姨心脏病发作,情况大致相同,便这样问。

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犯病倒在地上了!

前面几位散步的老人闻声赶了过来。有个人笃定地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给她弄药吃。我一听,慌慌地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倒出几粒就朝她嘴里喂去。

这速效救心丸对我的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我口袋里便总备着它。我刚喂老太太吃下速效救心丸,就有一位老先生告诉我,她脖子上有钥匙和电话号码,还是给她家打个电话好些。

我想也是。打通电话,是个中年男子接的,是老太太的儿子。他说他这就过来。

大概几分钟的样子,老太太脸色过来了,人也精神了。我小心扶她到不远的长条椅上坐下,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了起来。

她舌头已不好使,吐字呜呜啦啦,但我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来!

天呐!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我?那几位老人当时都走在前面……还真说不清。我的头轰的一下就大了。

我的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我用力一拧胳膊,猛一扯,挣脱老太太,拔腿就逃。

后来,老太太的儿子打来电话,我赶紧关了手机。

那天,儿子一下考场,我们就立刻离开了那个潮湿的城市。

回到家,我马上换了个新手机号……

半年后,我罗锅上树——钱(前)紧,无力出书,一帮文友,也不知谁挑的头,就为我搞起了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

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子给我打来电话。

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

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再看看手机号码归属地,我便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

我说:你、你是……

中年男子就像终于捉到了要捉的兔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么跑了呢?

我啪嗒中断了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就是不赔钱!心口怦怦地跳着正要关机,对方却发来短信:

我已经了解你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算你再换手机号,我也能找到你。

我立马紧张得手发抖,拨通电话问他:你、你、你到底想怎样?

他依然欣喜地笑,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坐下。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为什么不能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我仰望着天,不知不觉间流出两行热泪。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运用视觉、触觉描写,既写了室外又写了室内,渲染出多雾潮湿的环境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老人摔倒的情节。

B. “他们习惯了这雾天,也习惯了湿地……半点儿摔倒的意思都没有”,写老人们已经习惯了当地的天气,为下文老人是因病摔倒埋下伏笔。

C. 小说中前后两次写到“我”家庭刚遭遇困境,说明“我”当时生活贫困,面对被扶老人的讹诈,“我”确实无力承担,慌张逃离也是无奈之举。

D. “中年男子就像终于捉到了要捉的兔子”,运用比喻,表现出老人儿子找到“我”之后的惊喜之情,也刻画出“我”被找到后内心的恐慌之感。

2.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曾以“逃逸”为题,你认为“扶”和“逃逸”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