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这当然是独特的优势,但也有着“甜蜜的烦恼”——有限的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简直是杯水车薪。跟意大利等文物大国相比,我国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技术和管理力度都差距明显。那些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具有经济效益的文物建筑尚能得到较好保护,至于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收门票的文物建筑,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弥补政府部门文保资金和技术管理力量的不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文物保护绝非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应该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在美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公园制度中,其经费既有联邦政府拨款,也通过税费减免鼓励社会各界的投资和捐赠。另一个文物大国英国,其保护资金也有大量的非政府组织捐赠和个人捐款。反观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投入主要靠政府,目前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机制。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在文保领域的应有作用还没有释放出来。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这本身也是一个文化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的过程。文物保护不应该是“死的保护”,而应该是“活的保护”。不应该是把一座文物建筑围起来、封起来,使它徒留一个死的躯壳,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应该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文物建筑得到多方面利用,比如教学、参观、研究,使其成为文化产业、文化活动的载体。参与的社会力量越广泛,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传播也就越广泛。在各种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文物建筑得以以“活的形式”存在,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是一件新生事物,在保持宽容态度的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首先,对于哪些文物可以交给社会,哪些文物必须由文保部门严格管理保护,要有科学论证和明确界定。在意大利,文物保护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保护规范。其次,要确保参与认养的社会力量,具备从事文物保护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防止保护文物变成毁坏文物。再次,对于社会力量保护、利用文物建筑的行为,要实施全面全程监督,严禁对文物建筑进行竭泽而渔的商业开发,防止不当利用危及文物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最后,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防止暗箱操作、私相授受,一旦出现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让文物知识,以及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文化的力量抵达人们的内心深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塑造社会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由文保部门、文保机构唱独角戏的“小文保”模式,要逐步转型为政府部门牵头,专业机构发挥主力作用,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广泛参与的“大文保”模式。当然,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符合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符合文物保护客观规律的轨道上推进运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文物浩如烟海,需要保护的文物太多,这是造成当下历史文物保护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

B. 目前我国那些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无法开发成景点来创收的文物建筑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得保护。

C. 弥补我国历史文物保护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最有效方式是像英、美等国家那样主要靠非政府组织。

D. 我国目前的历史文物保护主要靠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益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

B. 文章在论述完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意义后,进一步论述如何做的问题。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中外对比论证,突出了美国、英国做法的科学。

D. 对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文章先指出当前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后逐层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文物保护技术和策略体现了文物“活的保护”理念,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B.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如果没有科学论证,明确界定,保护资金、技术和合理条件,容易适得其反。

C.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不仅要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还要防止暗箱操作,小心被不当利用。

D. 只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避免政府唱独角戏,就能让文物知识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走进社会。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