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十九世纪末,一位年轻的学生发明了DDT(俗称“滴滴涕”)。到了1938年,化学家发现DDT可用于杀灭害虫,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分解的特点。低浓度的DDT可迅速地杀死蚊子等传播疟疾疾病的昆虫,而对鸟类、鱼类和人类无毒害作用,“二战”后曾广泛地应用于防治疟疾,被广大发展中国家贫苦人民誉为“希望的灯塔”。1962年,美国环境学家雷切尔通过4年的考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例证,发现DDT不仅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害虫的天敌,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大量DDT能使鸟壳变薄导致幼鸟死亡,高浓度的DDT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或致癌。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全面禁止使用DDT。

(1)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上看,杀灭蚊子这种措施属于_____。

(2)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_____,如果被改变可能会导致遗传病。

(3)试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人们使用低浓度DDT灭蚊,为什么也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__。

九年级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