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天下之,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③负扆(yǐ):背对屏风。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之               患: 忧患

B.俗已乱而政不修            修:修理

C.虽有布衣穷处之士           布衣:平民百姓

D.诚以天下为             务:职责

2.下列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B.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C.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D.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丞相,是封建社会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皇帝的称号有:庙号、年号、谥号等。

C.先秦时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者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

D.布衣即平民,古代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布衣之交指的是显贵者与显贵者之间交往的友谊。

4.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