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删述“六经”,创立了以仁礼学说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将仁义礼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大同作为立国的必由之路。儒学在汉代定于一尊,这绝非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私相授受,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六经”被尊为“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六经”扩展为“十三经”,它们彼此支持,相互烘托,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学科——“经学”。经学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的载体.是人生理念、国家制度、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无可比肩。皮锡瑞说:“自天子以至于士庶,莫不读孔子之书,奉孔子之教。天子得之以治天下,士庶得之以治一身。有舍此而无以自立者。此孔子所以贤于尧舜.为生民所未有,其功皆在删定六经。”梁启超说,宋元之后,《四书》成为全社会最基础的读物,故而成为大众“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经过漫长的探索,确定以经、史、子、集为中国文献分类的总纲,而以经部文献为万籍之冠,学者奉若圭臬,“视为天经地义,未敢推翻另创”。

近代以来,中国引进西方大学学科体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不过,西方人文社会学科的体系,是基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产物,而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人文科学领域最具区域特色。引进西方学科体系,理应经过必要的消化,充分兼顾本国固有的学术特点。可惜前人削中国文化之足,适西方文化之履,用西方学科体系来“规范”中国既有的文化体系,仓促而粗暴地将最重要的经学逐出了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充分肯定孔子与经学的知识精英依然大量存在。梁启超《国民必读基本书目》的第一本即是《论语》。当年在清华,王国维亲自为学生讲授的课程是《尚书》《仪礼》《说文》。马一浮更声言,全部中国文化都可以统摄于“六艺”之中:“国学者,六艺之学也。”2001年,发表关于“新经学”的演讲,旗帜鲜明地指出,“经书对推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积极性的重大作用”。

近几年来,国家领导人在很多讲话中表彰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等,大多出自儒家经典,彰显了儒家经典的当代价值。

在举国倡导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经学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而在当代的大学学科目录中,经学学科依然缺位,这不公平,亦不正常。反思百年以来盲目追随西方文科体系的迷悟,在大学中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学学科,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发展,该是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摘编自彭林《重建中国特色的经学学科》,《光明日报》2018年12月日第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创立了以仁礼学说为核心的儒家学派,将立德树人和治理天下紧密联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汉代从先秦诸多文化中脱颖而出的儒学,获得最高权威,既是君臣私相授受,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C. “经学”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色,承载着中华民族价值观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D. “经书对推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积极性的重大作用。”饶宗颐的这个观点表明他对儒学的高度评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依次从中国经学的渊源、沿革、危机和当代价值等角度论证了重建中国特色的经学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B. 文章第二段借助皮锡瑞和梁启超的论说,进一步分析学者奉经部文献为万籍之冠若圭臬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既肯定了引进西方大学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又提出削中国文化之足,适西方文化之履的观念。

D. 文章第四段列举梁启超、王国维、马一浮、饶宗颐等事例,充分论证孔子与经学的知识精英依然很多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文明是多元的,引进西方学科体系时,应经过必要的消化,充分兼顾本国固有的学术特点,忌削足适履。

B. 从盲目的迷悟到自主的觉悟,在举国倡导民族和文化自信的今天,重建我国特色的经学学科刻不容缓。

C.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以民为本等儒家思想多次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得到表彰,彰显了儒家经典的当代价值。

D. 很多国家领导人认识到经学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但经学依然缺位于当代大学学科目录,值得反思。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