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狭义上的秦岭,是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至嘉陵江,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4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公里,南北宽达100—150公里。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成为中国地理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最近几年各学校兴起研学旅行,西安市某高中设计了渭河平原经秦岭到汉江谷地的地理研学旅行线路,该校小明同学参与了该线路的首次研学活动。下图为秦岭位置示意及其附近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小明网上查阅资料时,看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从地理角度说明秦岭被称为“中央水塔”的原因。

(2)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小明在秦岭气象站了解到夏季泰岭南坡的气温垂直适减率为0.5℃、北坡为0.6℃。气象站负责人告诉他:气温垂直递减率与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空气湿度等呈负相关。说明夏季秦岭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小于北坡的原因。

(3)在研学活动中,小明观察到从秦岭北侧的渭河平原到南侧的汉江谷地,南北跨度仅两百公里,但两地种植业显著不同。试比较两地农业(农业类型、熟制、主要粮食作物等)的主要差异。

高二地理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