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_______ 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_______ 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     ]内填上适当的标点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4.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

5.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 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 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 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7.结合你自己的登山经验,分析文中加点的词语如何理解?能否删去?为什么?

七年级语文其他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