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于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之。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伐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献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高祖刘邦)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拒,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梁孝王(窦太后之子,景帝胞弟)使人暗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之意。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人失国,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身份低微

B.数岁,赵王之,未及迁        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C.王长者,不德             倍:通“背”,背叛,背弃

D.景帝召叔梁,具得其事       案:审查,查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田叔受皇上赏识的一项是

①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荐田叔等十余人。

②与叔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拜为汉中守。

③公长者,宜知之。

④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

⑤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⑥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B.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C.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D.先帝置孟舒于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

4.下列对文中画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陛下,下臣对统治者的尊称,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陛本为宫殿台阶,据东汉蔡邕《独断》,谓群臣与天子言,因距离远,先呼立陛下。侧近臣与之言,由彼上达。

C.北夷,是我国古代对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称,各个朝代具体名字不同,如:戎、狄、蛮、羌。

D.景帝,即汉景帝,这是称其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为人廉直,喜任侠,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C.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责任不在他。

D.田叔不让景帝过问梁孝王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原因是,他认为景帝得知真相后,会左右为难。

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2)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