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北京

①从塞外山川走进北京,我只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虽然以前来过几次,但是却没有这次那么真切。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了紫禁城的气势恢宏,颐和园的幽静典雅,八达岭长城的大气磅礴。但是,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北京街头的人头攒动和来来往往的各种汽车。

②穿行在由钢筋和水泥组成的大森林里,看见的只是灰蒙蒙的天空,和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

③走在北京的街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寻找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到处走动。“大麻花,刚炸的大麻花。”想起来了,原来县要寻找儿时来北京的那种感觉。“冰糖葫芦,磨剪子来戗菜刀”,儿时,在北京玩耍时听到的叫卖声此时却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还那些走街串巷的叫买声,现在已经变成了外地人的身影,夹杂着各地方言的叫卖声变成了另一首交响乐。

④曾记得,儿时来北京的时候,到处都有的大杂院成了北京难得的景。那些生活在北京大杂院的人们,谁家有个什么事都能彼此有个照应。可是现在到处都是的高楼大厦里,有的只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冷漠。现如今,曾经成为北京一景的四合院,想看的话只能到北影的影视基地了。

⑤北京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现代化的程度足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媲美,无论是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还是英国的伦收。可是,走在北京的街头总觉得这座城市缺少了这些国际化大都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一些东西,一种这座城市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

⑥记得,上次在北京朝阳区青年路附近工作时,一有时间我就会跑到附近的社区去看那里的房子。姚家园附近的老四合院那时还保留着,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听这里的住户介绍自己住着的房子时,自己的心情也会被他们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染了。“这房子可是当年某某王公贵戚的房子,你瞧瞧,这房子我敢说再过多少年它也是咱老北京的一景。”这些住户,可能时间长了也沾上了皇族贵气的气势了吧!说话的时候总带着一副豪气冲天的架势。可是当他们说到这些古房子将要被拆掉的时候,都显露出一种难言的无奈。

⑦在市区里工作和生活,如果想听到地道的老北京话是很难的,地道的老北京人现在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虽然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也在竭力的模仿,可是老北京方言的那种韵味却是无论怎么样也学不来的。

⑧每年的正月,北京的地坛和一些其他地方总要举办大型的庙会。因为工作的关系,一直没有时间去逛逛。听去过的同事说,那里汇集了所有老北京最传统的东西。吹拉弹唱,各色小吃,老天桥耍把式卖艺的绝活也在庙会上亮相了。可是等这庙会一过,这些最传统的东西又淹没在现代化的海洋里。记得这座城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国际上有些专家就对这座城市的建设产生过质疑。因为现代化的东西太多了,让这座城市缺少了自己的特色,所以……

⑨“西四牌楼、甜水园、天桥、东四牌楼……”这些老北京原有的建筑现在只能从地名上找到了。北京海淀黄庄附近的关帝庙是一座很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因为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着,所以也就失去了观赏的价值。

⑩以前来北京的时候,看到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总觉得很新奇:看到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总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可是这次再来北京的时候,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海淀,遍布的高楼大厦和满大街的汽车,不知道为什么总想找回以前的那种感觉。

⑩这次回老家以前,我曾经去过前门大街附近,大栅栏那里的住户是幸运的。那里成了老北京人最重要的聚居地,最近的城市规划让这里的原住人口留了下来。那些古房子也本着修旧如旧的样子保留着,看着那些老房子,听着那些儿时听过的方言,仿佛又让我找回了儿时的感觉,找回了古都本来就有的特色。“硬面饽饽,冰糖葫芦,萝卜赛梨,磨剪子来戗菜刀……”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走在北京的街头,领略到的不仅是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风采,更有钢筋水泥、人头攒动、汽车往来的大城市的气息。

B.文章④⑥两段回忆过去大杂院里人们的热情和住四合院人的自豪,与现在的消失形成对比,说明老北京的特色逐渐从生活中消退。

C.北京“申遗”被国际专家质疑的主要原因,是北京现代化的东西太多,将老北京的原有的特色淹没了,比如西四牌楼等地名的消失。

D.老道的京腔京韵如今也很难听到,外地人怎么也学不来北京方言的韵味,大栅栏那里的老房子和方言又让作者找回了儿时的感觉。

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发现如今的北京与过去的记忆有哪些不同?

3.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中北京“缺少”的“本来就应该有的东西”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对此你怎么看?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