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庆历间,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

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高第: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高第,是源于汉代的太学的考试制度,把考试最优者排成四等,由太学推荐给政府,然后授予官职。

B.出袁州 知: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权知开封府 权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监督知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机构。

D.进学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

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