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左丘明,和《公羊传》《谷梁传》并成为春秋三传。

B. 根据编排方式不同史书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其中《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C. 史书有通史和断代史之分,《资治通鉴》为通史,二十五史均为断代史。

D. 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过:原因

B.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往下送

C. 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D. 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尊称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   必:必须

D.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今急而求子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阙秦以利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出城劝说秦王退兵。

B.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C. 秦王信服烛之武的一个原因是烛之武处处为秦考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度,接着分析秦晋的利益关系,最后分析存郑的好处,厉害关系明了,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D. 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离间双方,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犯秦,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戒心,这也是秦伯退兵的一个原因。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