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会稽,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谓梁曰:“此天亡秦之时也。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召籍入。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惧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君起江东,楚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秦悉起兵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乃渡河击赵,围矩鹿城。怀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晨朝宋义,斩宋义头,出令于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惧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当是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军,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秦军数却。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已盟,乃立章邯为雍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各项划线字词含义相同的是

A.秦始皇帝会稽         秦时与臣(《鸿门宴》)

B.遂吴中兵            杀人如不能(《鸿门宴》)

C.因置以为上将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D.项羽乃兵渡河         乃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

2.下列都是直接反映项羽能征善战的一项是

①籍所击杀数十百人;②九战,大破之;     ③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④彼可取而代也;   ⑤今能入关破秦,大善;⑥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项羽小时候志气很大,却不愿意读书,学剑法也没有学成,但因为他身高力大,能举起沉重的铜鼎,所以武力仍然很强大。

B.范增认为项梁在江东起义后,楚地的将领争相归顺他的原因,是楚国人认为项家人世代都是楚国将军,能拥立楚王的后人。

C.项羽杀死宋义后,做了临时的上将军,率兵渡河,破釜沉舟,带三日的粮草,于是一鼓作气,击败了围攻矩鹿的秦国军队。

D.秦国降卒害怕楚军会驱使自己入关灭秦,这样秦国可能会杀死自己的家人,项羽听闻,怕降卒作乱,于是把他们全部坑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斩宋义头,出令于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2)当是时,诸侯救钜鹿者十余军,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