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和及其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侪:同类的人

B.和使使招谕              使:派遣

C.和贼大众既出           觇:察看

D.而中国耗废亦不          赀:钱财

2.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事燕王藩邸           其制稍异

B.诸国使随和朝见         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

C.十三年七月还朝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D.历凡三十余国           当其欣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郑和“以武慑之”的一组是(   )

①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

②追擒之喃渤利

③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④帝赦不诛,释归国

⑤和赍敕印往赐之

⑥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题文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斜线(/)给划线部分断句。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题文6】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