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又明年,迁布政使。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时捻①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动。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其初至山东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②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敬铭闻之,大称异,至之日,亲迓于郊。自是事无大小,皆咨宝桢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与沈葆桢并称,尤励清操。丧归,僚属集赙,始克成行云。子五人,体常尤著名,官广东布政使。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释】

①捻:“捻”即“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②材官:这里指“供差遣的低级武官”。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颇贵倨/见司道官不设坐/宝桢投谒/告材官启/王坐则见/否则罢/左右皆大惊/王服其强/为改容加礼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会试及第者之称。明清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即为进士。

B.“服阕”即丧期已满。“服”指丧服,“阕”是“终了”的意思。古代孝子服丧一般三年后除去丧服。

C.“幾”指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近畿”则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D.“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古代负责教习太子的官职,但后来往往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宝桢在服丧期间,恰逢杨隆喜造反。丁宝桢散家财招募壮士拱卫乡里。后来平乱成功后遣散壮士时,丁宝桢表示库银亏空,只有让大家空手回去,他也没有办法。

B.同治六年,由于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而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潍河。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斩杀了王心安,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

C.同治七年,捻军攻到定州,丁宝桢率军救援,捻军向南溃逃。这场战役,丁宝桢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多次褒扬嘉奖,并被加太子少保一职。

D.丁宝桢历任编修、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太子少保、四川总督、太子太保、广东布政使等职,注重磨砺清高节操,与沈葆桢一起被称道。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

(2)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