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为连敖。坐法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辱之曰          众:众人

数以策项羽       干:干预

C.坐法斩        当:判处

D.其貌         壮:雄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食时信往,不具食    ②樊於期乃前曰:之奈何

B.①羽为郎中         ②不然,籍何至此

C.①是王欲召信拜之     ②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

D.①设坛场,具礼,可耳   ②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能死,出我袴下

B.何为斩壮士

C.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D.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早年落魄,在别人家里寄食,受尽冷眼。他一怒之下,愤而离去。由此可见,韩信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B.面对淮阴少年的无理挑衅,韩信选择了接受胯下之辱,忍受了市人的嘲笑和误解,展现出能屈能伸的品格。

C.韩信初时追随项梁,后属项羽,都不能得到重用;刚归汉时,虽有滕公的举荐,也没得到汉王的赏识。

D.在萧何的建议下,汉王最终决定重用韩信,拜他为大将军。这一结果,令汉王全军将士都很意外。

5.(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六处

定 公 问 君 使 臣 臣 事 君 如 之 何 孔 子 对 曰 君 使 臣 以 礼 臣 事 君 以 忠

(选自《论语》)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