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一样)

C. 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 执策而临之(面对)

3.翻译下列语句。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如果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会有着怎样的命运?(用文中原句回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自然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 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人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 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的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