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称得上中国航天“大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升天,10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11月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阶段。航天梦的不断实现,让未来的中国梦演绎得更加精彩。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为了缩小差距,载人航天工程在开始实施就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如果这一战略实施顺利,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多万航天人共同参与合作,靠自主创新,突破了发动机材料、燃料、太空漫步、太空交会对接、探测器落月等技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走出了一条简单而实用的探索航天事业的新路。

航天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人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有效工作是航天发展的目标。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变成一种可能。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示意图

【材料三】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2016年4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这一天为首个“中国航天日”。

航天日的设立,首先,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再者,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以中国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

中国航天日的设立使航天开始走下神坛,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发生交集。人们通过航天日的宣传,更多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航天科技带来生活的改变。今天,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领域。随着中国空间站逐步建成,中国航天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1.简要说说【材料二】对【材料一】中的什么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三】共同说到的一项是

A.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B. 创新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

C. 航天科技能够造福百姓的生活。

D. 设立“中国航天日”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借助链接材料,说说你如何理解网友川川的话。

五百多年前,我们错过大航海!今天,不能再错过大航天!

——网友川川

【链接材料】

大航海时代,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之一。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探险家不断出海探险,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也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格局。而那时的中国采取禁海锁国的政策,国力衰颓,和欧洲许多国家在经济上拉开了很大差距。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