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金顺,字和甫,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世居吉林。少孤贫,事继母孝。初,从征山东,授骁骑校。嗣从多隆阿援湖北,复黄梅,赐号图尔格齐巴图鲁。移师安徽,克太湖。历迁协领。挂奎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同治九年,金积抚局成,独王家疃未下,率其弟连顺分兵迎击,数获胜。宁夏平,擢乌里雅苏台将军。命赴肃州,既至,顿北崖头,奏调曜军助击。时乌鲁木齐提督成禄犹诉军粮乏,难赴哈密,诏金顺接统其军。十二年,左宗棠至军,约期并进。金顺发地雷东北角,城溃,乘隙夺据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继,城拔。

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古城,与金顺龃龉。宗棠奏言金顺宽和,为群情所附。诏率所部二十营赴之,规乌域,于是遂发。出关数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询之,则曰:“先锋营驻,有所议。”金顺知有变,疾驰视,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视此!”军以次行。瀚海既过,乃列六尸祝之曰:“杂赋不饱,佐以野蔬,天下无若西军苦。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如国家何?如关内生灵何?”闻其言者,无不激扬。途授正白旗汉军都统。明年,至古城,与景廉会师。一日演炮,汉、回观者数千百人。景军指败堵烟筒为的,击之再,烟筒无恙。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已而玉林亦尔。观者欢呼声震远近,回闻之气夺。寻命佐新疆军务。

光绪改元,代景廉为都统。二年,军阜康。刘锦棠赴军所商进止,议先攻古牧。乃轻骑袭黄田,通汲道,克之。连下乌鲁木齐、迪化、昌吉、呼图壁诸城,直逼玛纳斯。调伊犁将军。七年,诏接收伊犁,按图划界。十一年,上召来京,以锡纶代之。道肃州,病卒。身后不名一钱,凡无以为敛。谥忠介。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 >,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B.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C.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旗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竞/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D.所部炮队总兵邓增/参将张玉林曰/是何足击/请卷族卓之为的/增先测视/请于金顺再测视/既竟/炮响旗飞/若翦霞空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骁骑校”“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擢”,分别为“授予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清时期,习惯以年号称皇帝,如同治帝、光绪帝等。

C.正白旗,由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得名。顺治皇帝将其纳入皇帝亲统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曾有学者考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便出身于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顺家境贫穷。他是满洲镶蓝旗人,年少时失去双亲,由继母抚养,后随部队征伐多次升职,期间又被授予勇号图尔格齐巴图鲁。

B.金顺作战有勇有谋。在王家疃战役中勇往直前;奔赴肃州时,停军北崖头,奏议请求调张曜的军队协助自己攻击敌人。

C.金顺治军十分严格。用杀死六个士兵并演说西军天下最苦来激励部队闯过瀚海,演习炮击部下命中目标准确。

D.金顺为人宽和。所到之处,他深得民意,并且为官清廉,死后一文钱也没有,几乎没有用来入殓的费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挂奎之役,将骑旅直捣中坚,当者辄靡。

(2)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军何?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