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在文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B.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C.唯君之                 图:考虑。

D.晋函陵                 军:军队。

2.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东郑                    ②又欲肆其西

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斯人,吾谁与归

A.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

B.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

C.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

D.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约为婚姻

C.若亡郑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无理于晋            以: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B.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怎么,表反问的语气词;

C.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代指上文的事;

D.吾还也               其:还是,表商榷的语气词。

6.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

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8.根据文意,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A.“……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代灭亡郑国)烦执事。

C.若舍郑以为(之,代郑国)东道主

D.晋军函陵,秦军(于)氾南

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来来往往,(我们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现在危急,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1.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D.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