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围绕“秋天的怀念”写了哪些事?请概括填空。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___,___,母亲病危临终牵挂,______,____。

2.仔细品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⑥段划线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下面对文章及作者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截瘫的儿子的故事,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B. 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内心的情感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于那些不事渲染、

本色呈现的细节。

C.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用了神态描写的手法,“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可见母亲的耐心慈祥。

D. 史铁生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杂文化”作品。

5.结合文章与材料,如何理解作者说自己的母亲“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你理解自己亲人的“苦”吗?请结合实际谈谈。

材料:那时的我,她的儿子,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