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崔猛,字勿猛,建昌世家子。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名、字,皆先生所赐也。至十六七,强武绝伦,又能持长竿跃登夏屋。喜雪不平,以是乡人共服之,求诉禀白者盈阶满室。崔抑强扶弱,不避怨嫌。每盛怒,无敢劝者。惟事母孝,母至则解。母谴责备至,崔唯唯听命,出门辄忘。比邻有悍妇,日虐其姑①。姑饿濒死,子窃啖之;妇知,诟厉万端,声闻四院。崔怒,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立毙。母闻大骇,呼邻子极意温恤,配以少婢,事乃寝。母愤泣不食。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崔妻周,亦与并跪。母乃杖子,而又针刺其臂,作十字纹,朱涂之,俾勿灭。崔并受之,母乃食。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资而重其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②,逼立“无悔状”。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曰:“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既殡,告妻曰:“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我将赴有司死耳!”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狱,释申。申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未期年,援赦而归。

(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①姑:丈夫的母亲。②剟(duō):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屡戒不悛                悛:悔改

B.配以少婢,事乃寝          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      见:通“现”,显现

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崔并受之,母乃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若入前为寿

C.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以其无礼于晋

D.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图穷而匕首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猛性情刚毅,喜好打抱不平,幼时老师赐给名与字,希望他有所收敛,但他依然抑强扶弱,不避怨嫌,前来向他诉冤陈事的经常室盈院满。

B.崔猛因邻家悍妇虐待婆婆、诟骂丈夫而一时性起,将其惩戒至死,受到了母亲的杖责。并被刺臂涂染朱红,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惩戒,并决心悔改。

C.崔猛在吊丧途中遇到不平,鞭马向前,想要动武,迫于母亲的威严而未敢发作;回到家中不语不食,辗转反侧,最终下定决心,当夜将恶人除掉。

D.崔猛母亲去世后,他认为孝敬母亲的大事已完成,于是到官府自首,使蒙冤的李申无罪获释;又因自首而减刑充军云南,不到一年巧遇大赦回到家中。

4.翻译下面句子。(8分)

(1) 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4分)

(2)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4分)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