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谁说了算

刘建超

大伙儿吵吵嚷嚷的争论声快冲破屋子的窗户时,柱子说了一句话,别争了,我做主了,去花城。离家近,吃住便宜。眼下正搞开发,活儿多,好找。

大伙儿把眼睛都盯在了柱子身上,没了言语。

柱子喝干白瓷碗中的凉水,抹抹嘴说,回去收拾收拾,愿意去的,后半晌村口老榆树下见。散摊儿。

村里还穷,穷村子里的人也不愿出去。闲时,一群一帮地扎堆胡侃,说闲话,甩扑克牌。村子也有人出去,说是打工,干个一年半载的都回来了,都说做的活儿比在家种地还累,拖欠的工钱怎么都拿不到手,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回到村里,灰着脸,抬不起头。

柱子带着一群人出去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不像村里其他人出去都是天黑了再走,怕村里人笑话。柱子带人在村里最热闹的老榆树下集合出发,要让村人看看,这帮人是出去干大事,挣大钱的。

村口有人说,柱子,弄得动静怪大的,真能挣到大钱啊?

柱子的嗓门呼啦得震耳:不赚钱出去弄啥?

哈,口气怪大,有本事弄个城里媳妇儿回来。看你们出去的人,一帮光棍。

弄个媳妇有啥了不起。我做主了,每人带个媳妇儿回来,气死你们。

一帮人走出村口,村里沉静了许多。

去新区到底该坐哪趟车,大伙又有了分歧,怎么走一趟车都到不了花城新区。柱子不耐烦地摆摆手:中了,中了,听我的好不好。见车就上,上了再说。

反正是往城里走,还能丢了不成。车来了,拿好东西,上!

一群人挤上了车。都带着行李,在车里的移动就难些,占用的空间也大,车厢里就有了不少不友好的目光。柱子可顾不了这些,不停地交代同伴,都睁大了眼看着些,别坐过站啊。

一伙人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该到哪儿下车。柱子大着嗓门儿说:我做主了。到头,坐到头再说。

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一伙人都坐下了,看着窗外的繁华。

咋还不到,车坐得对不对啊?苇子小声嘀咕。

一位老人问苇子,你们是要去哪儿?

苇子说,去新区,打工。

老人说,去新区啊,那你们坐倒车了,这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哇。

柱子说,别嚷嚷了,我做主,找家烩面馆,吃烩面。

苇子小声说,我……我不吃羊肉。

柱子训斥道,你想吃天鹅肉得能吃到,你不吃羊肉,把肉挑我碗里。

找到一家烩面馆,一人一碗烩面,吃了店家好几头大蒜,个个出了一头汗。填饱肚子,人也精神了。

柱子说,还是烩面得劲。

苇子和几个没有吃得劲的也不敢多说。

柱子说,我做主了,咱就不坐车了,走着去开发区,省了车钱,还能看风景。

有人说,还是先找个地儿住下吧,都说城里落脚的地方不好找。

柱子说,找到工地就有落脚的地方。还没找到活儿就贴店钱,有钱烧的?

可天都黑了啊。

天黑怕啥,在街头也可以凑合一宿。要住你住,我们走。

大伙儿便说着,笑着,闹着,走着。

忽然,从暗影中蹿出三个小青年,手里攥着明晃晃的短刀。

大伙儿都愣了,遇到坏人了。

俺们是来找工的,还没找到活儿呢,没钱。柱子刚说了一句,屁股上就挨了一脚。废啥话!

拿钱出来,不然老子捅了你。柱子不吱声,开始解包袱。

苇子小声嘀咕说,他们才三个人,咱六个人呢。

一个胳膊上刺着青龙的青年把刀在苇子的脸前摆了摆,你小子活够了。苇子突然扑上去,紧紧抱住那青年,大声说,两个揍他们一个。大伙儿忽地抡起身上的背包朝持刀的人就扑过去了。三个持刀人,一个撒腿就逃,另两个被他们抓住了。

从派出所出来,柱子兴奋不已,说,真他娘的痛快,咱也是见义勇为啊。

还见义勇为呢,差点把命搭上。真出了事,回去怎么和家里交代?

柱子说,这不是没出事嘛。我做主了,咱找个地方病痛快快喝一顿!

大伙儿不搭理他,大伙儿的眼睛都看着小个子苇子。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村里人以前出去打工被弄得灰头土脸的;柱子这次率领大家出去,都充满自信,都想娶回媳妇。

B.坐车之后,苇子隐约觉得坐错了方向,经车上一位老人说果真如此。柱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请大家吃烩面。

C.吃饭时苇子不想吃羊肉,被柱子训斥后也就隐忍了,这为后文写苇子起来反对柱子的行为埋下伏笔。

D.面对劫犯的气势汹汹,柱子第一个奋起反抗,遭到对手威吓后,大伙在苇子的暗示下反败为胜。

E.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了一群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故事,故事虽然不算新奇,但其蕴含的道理却令人深思。

2.小说中的“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中,“柱子”所说的“我做主”这句话多次出现,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这篇小说以“谁说了算”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再结合文本及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