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目。

畏 垒 亭 记    归有光

① 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县人争弃之。

② 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东,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直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 《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①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②仁者远之。臃肿③之与居,鞅掌④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社而稷之⑤。

④ 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画然:聪明的样子。 ②絜然:清洁的样子。③臃肿:无知的样子。④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⑤尸:神像;社:土神;祀、稷:祭祀。

1.对于安亭,人“弃”我“爱”的原因是                      

2.第③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_

3.对“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的特点及表达的情思。

5.“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 寥寥几笔,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着真挚情感。结合《项脊轩志》,阐述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