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后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缚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时宰相李逢吉恶李绅,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浞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B.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C.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D. 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郎而出绅/江西观察使绅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从文章来看,韩愈应该是三岁时即父母双亡。其伯兄韩会抚养,韩会死后,嫂子抚养。

B.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古代还有六艺,《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 擢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殿试时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称号。

D. 博士:一为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都是教授官。明清沿用,稍有不同。二为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就像后世称人为师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这一性格让他不仅得罪了权贵,连皇帝也曾被他得罪了。因此他仕途坎坷,起起落落。

B. 韩愈经过华阴县,认为柳涧一案是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第二次贬其官为封溪尉。

C. 时宰相李逢吉憎恨李绅,想要驱逐他,于是任命韩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可以不用台参,从而除掉李绅中丞的官职,制造了一场台参之争。

D. 韩愈聪明敏锐,不诡诈善变;能够始终如一地接纳提携后进之士,和他交往的孟郊、张籍也都闻名于当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2)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浞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