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丹蚤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迁河南少尹,未至,徙义成军司马。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

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戚,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为衢南北夹两营,东西七里。以废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太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B.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C.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D.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但迁谪、左迁、迁客却有贬谪、放逐之意。

B.谏议大夫,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始设于秦朝,专掌讽喻规谏,是朝廷重要的官职。

C.古时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说法不同,天子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D.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如太和、元和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丹入仕以后,心系黎民。任江南西道观察使时,他教老百姓耕田织布,教种茶麦,翻盖房屋,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建街兴市,德被八州。

B.韦丹为人率直,正直感言。他反对卖官换钱,主张出使外国者应向朝廷申请费用,提倡严明法纪,要求严惩谋反的刘辟。

C.韦丹清正廉洁,反对贪腐。他不仅自己“计口受俸,委余于官”,以身作则,而且清查粮蠹,限期整改,恩威并施。

D.韦丹鞠躬尽瘁,政绩卓然。无论身居何职,总能关心民生,忠于朝廷,深得朝野赞誉,于是宣宗下令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