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着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都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1944年,他在前往贵州途中,途经一个叫元宝山的地方,当地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绂听说后,带上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跟他说“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不但不抢劫,当晚还请他吃饭、喝酒,第二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的每条船上发了一面杏黄色的小三角旗。这旗子是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1942年写成、1944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55年,卢鹤绂被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任教,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有数百名自全国高校选拔出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之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培训班”的学生。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先后给高教部部长蒋南翔、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写信说: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经宋任穷特批、蒋南翔同意,1958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1995年,8l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1/10。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他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卢鹤绂指导的研究生张守业回忆说,当年卢鹤绂讲中子物理时,讲到中子打到原子核上,达到临界态时的能量在物理学上叫马鞍点,能量高过这一点后会下降,裂变将不可逆发生,原子核开始分裂。讲到这一点时,卢鹤绂忽然话锋一转:“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竟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也轻松了,马鞍点的概念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卢鹤绂1942年写成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是第一篇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知识及其运用的科学著述。

B. 卢鹤绂1955年进入“546信箱”培训班任教,“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他的学生,所以他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

C. 卢鹤绂的特长是基础理论,只适合在大学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授物理基础知识,所以他没能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

D. 卢鹤绂不仅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而且是有名的京剧票友,他曾多次登台表演京剧,还在课堂上唱京剧来活跃气氛。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较为详细地记叙了卢鹤绂出国求学、回国执教,介绍核物理知识,研究核物理,培养“两弹元勋”以及他的科学成果的人生历程。

B. 材料第三段写卢鹤绂在战乱流亡经贵州途中遭遇土匪后,土匪头子不但没有抢劫他,还请他吃饭喝酒,主要是因为他有教授证书。

C. 材料中引用卢鹤绂的话“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既表现了他谦虚的科学态度,又表现了他挑战科学权威的创新精神。

D. 材料第一段中,对卢鹤绂外貌的描写,既塑造了一个拼死回国用知识参加抗战的英雄形象,又能激发起读者对卢鹤绂的喜爱和兴趣。

E. 材料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塑造了卢鹤绂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执着着探索科学奥秘的科学家形象。

3.复旦大学校长为什么说卢鹤绂“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