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嵌在新诗和旧体诗之间的“凝视”

杨绣丽

应该有一个湖泊,这座湖泊可以称为“凝视”。

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或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拉康则认为在诗歌中我们的词语将受到万物的影响,他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在我们的哲学系统中,这种凝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的血液里。

在这些年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文学的“凝视”包含了三个层面:视力、视角和视野。视力代表天赋、才华,视角是生活经验带来的条件反射,视野则是最高层次的境界,体现情怀。天才诗人具有独特的视力,诗句奇特而充满想象;至于视角,每个人人生经历不同,观照事物角度也不同。而旧体诗中最为重要的凝视,以其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产生出一张人文情怀的事业,这可以说是旧体诗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

新诗作为中国文学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树木,无疑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疑视般的照耀或者说是浇灌。有趣的是,西方现代诗坛中很多大人物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穿越千年风云的“凝视”,像英美诗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庞德就对中国旧体诗推崇有加。

但是,我们今天网络上的很多诗歌,应该说越来越缺少凝视,既缺少对万物的凝视、对心灵的凝视,也缺少对古典诗的凝视。我们有很多还值得一读的新诗,体现的主要还是视角的个人化、差异感。但在情怀的挖掘和追寻中,众多的新诗丧失了旧体诗那种风骨,而风骨往往就是普世的情怀。譬如说城市诗。其实古人中有很好的城市诗作,像辛弃疾的《青玉案》,不只关注城市元宵夜,更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落寞和追求中树立了情怀,孕育出风骨。而我们今天很多城市诗,只呈现了万物生长的表面,却很难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所以新诗的视野,还是要向古人学习,向旧体诗学习。

我想,新诗必须而且永远会从古诗中获得古典的“凝视”。当新诗勇于接受旧体诗的“凝视”,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影响,我们的诗歌之路一定会开开拓得更深,我们的心灵湖泊一定会来得更为广阔而辽远……

(《博览群书》2017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凝视”相关阐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与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他强调了“凝视”对自我的重要性。

B. 拉康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他认为诗歌语言将受到“光”的凝视,受到万物的影响。

C. 在中国古典诗歌系统中,“凝视”是指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歌的血液中,从而使得诗人和读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 文学的“凝视”包含了视力、视角和视野三个层面,视力只为天才所有,视角关乎经历,视野关乎情怀。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体现了诗歌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和人文情怀,是旧体诗中最重要的“凝视”。

B. 中国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凝视”,西方很多现代诗人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凝视”,这说明“凝视”可以跨时跨域发生。

C. 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一读的新诗的,比如有些城市诗,因着它们个人化的视角和普世情怀,在众多无风骨的网络诗中独树一帜。

D. 将中国诗歌之路开拓得更深更广,重要的途径是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照耀,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