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闻内容】

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记者吴喆华 刘笑梅 实习记者任宇坤 李晓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的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但最近,一段《黄河大合唱》视频居然被贴上了搞笑的标签在网络流传。这是某单位年会上的场景。视频中,这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中国之声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因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呼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恶搞行为,并怒斥这种做法不可原谅,我特别愤慨的就是那些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对抗战文化会有印象,但是他们没有感觉,麻木的,还在以一种廉价娱乐大众的情绪下组织,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相关链接】

A.恶搞《黄河大合唱》,最早要追溯到2014年4月某卫视的一期节目,节目中参赛选手伴着《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做出一些夸张另类的肢体动作,当时这段表演引得现场四位评委大笑,并获得全票通过。有评委表示:我特别喜欢你们这个节目,我真的觉得太需要拿一些严肃的东西来调侃,我们缺这个,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调侃的,非常好玩。广西南宁斗逗乐喜剧坊,至今仍在舞台上表演这样的《黄河大合唱》。斗逗乐创办人马国富说,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用正常演唱的方式去指挥《黄河大合唱》,那不会有人看的。艺术,它一定是要创新的。整个从音乐、音符、指挥、武术、舞蹈,还有各方面的演技上面,都等于说是全方位的提升。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认为,马国富的说法是在狡辩,《黄河大合唱》每个月都会在世界各地演出,有大量拥趸(yōng dǔn,指支持者、拥戴者)。张安东说,即便为了传播,也有更好的形式。浙江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里,影视明星和专业人士在黄河边合唱的一段《保卫黄河》,就令他印象深刻,在滔滔河水声和澎湃交响乐的衬托下,这期节目感染了很多人。也有网友评论说:太感动了,眼泪根本忍不住。

B.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C.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曾在法国参加这部作品的百人合唱演出。她说,在国外的华人圈中,《黄河大合唱》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旋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曲目。她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抗战歌曲,的确没有老一代人体会那么深,但如果能现场完整地聆听这部作品,还是非常震撼心灵,我回国也两年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是在结尾的时候唱了《保卫黄河》,全场观众都跟着在唱,而且,唱到最后哭了,现场气势磅礴,好像真的是黄河在怒吼,在奔腾。

D.武汉抗战研究文化学者陈勇认为,恶搞《黄河大合唱》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对于饱含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尤其是抗战歌曲,决不允许恶搞,让歌曲在这个时代也能够起到精神粮食、精神支柱的作用,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把这些歌曲在这样的活动中间唱起来,唱响。

——根据相关网络新闻改编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2)恶搞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有的是无知者无畏,有的是消遣娱乐,有的还打着创新的旗号,对此,请你结合新闻内容和相关链接,驳斥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3)我们在第二单元学过的《黄河颂》(歌词)和上述材料中提及的《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组歌的第二乐章和第七乐章,请你再写出任意两个乐章的题目(不讲究次序)。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