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登基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3分)

A.若恩威所加             恩所,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比于贞观之初,相又甚远     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C.旋海内无虞              予在患难中,间诗记所遭

D.但与死罪               人君神器之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 (3分)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3分)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