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人的基本物质需要满足之后,会逐步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往往也是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人则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落、崩溃。一个国家在经过经济繁荣的承平之治之后,常会迎来文化的繁荣,但是在文化的繁荣背后往往蕴藏着国家衰落的种子。个人在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也会趋向于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但是在精神生活的满足达到高点之后,人性会逐步地趋于散漫、衰退,甚至倒退。显然,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追求精神生活满足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目前某些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最终在这些问题的阻滞之中,国家和个人的精神生活会趋于衰退,在衰退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损失。

物质财富的损失,会带来精神追求的振奋;精神需求的衰落、倒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可以说,精神追求是人的更为根本性的追求,在某一阶段可能外化为确定的、看得见的物质追求,但在其他阶段则表现为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追求实现难度不大,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精神追求比较复杂,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个人也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其难度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

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可分为四部分: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自我意识、良好状态的持续。其中,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可以算一个核心,二者共同组成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自我意识,代表了“人”的存在,有了这个“人”,才有对理想生活的追逐。自我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即自我区别于外物的独立性感觉和自我对大脑内部其他信息的调动、整理、掌控能力。前者对应于积极的情绪,后者对应于意志的实现。意识清醒的时候,像一点烛光,照亮的范围远大于模糊的时候,即所意识到、注意到的大脑储存或者从外部接收的信息量远大于模糊的时候。自我意识,犹如树干、树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犹如树枝和绿叶。人有了自我意识的存在,就对意志的实现、积极的情绪赋予价值,并积极地追求理想生活。良好状态的持续,则指的是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延续。

(选自2017年10月新华网《精神需求及其矛盾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承平已久的国家在经济高度繁荣之后,必然会迎来文化的繁荣。

B. 物质追求比之精神追求更容易实现,它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可以参考。

C. “人”的存在以及“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

D. 在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中,“良好状态的持续”也是理想生活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述了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阐明了精神需要的内涵。

B. 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谈及精神追求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C. 文章论述了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D. 文章将现代人的精神需要分为四个部分,重点论述了“自我意识”的含义和作用。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基本物质需要逐步满足之后,人才会逐步趋向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B. 一旦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到了鼎盛时期,这个国家就已经开始了衰落的进程。

C. 精神需求的衰退会带来物质财富的损失,而物质财富的损失却会振奋精神追求。

D. 人只要有“自我意识”,就会有积极的情绪和意志的实现,就会进入理想生活状态。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