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材料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材料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弥”字的意思是“遍、满”。  

B.酣眠:“酣”字的意思是“尽兴、畅快”。

C.潭柘寺:“柘”字读音为“zhè”。  

D.驯鸽:“驯”字读音为“xún”。

2.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句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荷香比喻为“渺茫的歌声”,使其由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与“静静地”搭配使用,表现出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却毫无声响,幽静幽美。)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细数”一词写出作者观景时悠闲、惬意的心态,表现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

D.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此句在段中起总括作用,引出下文对槐树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独特韵味。)

3.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意境,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解释你喜欢它的原因。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