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先妥协退让,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才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