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优雅的阅读

鲁先圣

①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苦事和劳役,或者为了某种功利,那实在是对书籍的不敬,不如不读。读书是人生的一种情趣,是人生的一种优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②王国维在论读书的时候,曾经引用三句宋词来表述读书有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这样的三种境界,就不能说是一种优雅或者情趣了,把读书看作这样的孤独、清苦和寂寞,让读书人望而生畏。

③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的读书境界可以说是人生的乐事了,把书作为一种玩物来欣赏把玩,如临碧池,如沐春风,乐到极处,烦忧尽忘。

④宋代的大词人李清照与她的夫君赵明诚,在读书上与陶潜先生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夫妇只要发现了好书,就是典当衣物也要买来。每一天夫妇在饭后饮茶时,必要说一句书中话,然后互相猜在哪一本哪一页,猜中者先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对此曾有精彩的描述:“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易安居士夫妇读书读到这种快乐的境界,真令我等读书人羡慕不已。

⑤董桥对读书的领悟更高一筹,他把读书比作听雨,引用宋代词人蒋捷的词句,真可以说是一种优雅的极致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董桥先生看来,读书就如同听阶前的点滴细雨,是一种韵味,是一种悠闲,是一种情致,更是一种乐趣。只不过是因为年龄的不同,读书的境界才有所不同。

⑥林语堂先生的读书观更见读书人的真性情:“什么才叫作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至,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他对于那种为功利而读书的人是嗤之以鼻的:“现在你们手里拿一本书,心里计算及格不及格,升级不升级,注册部对你态度如何,如何靠这书本骗一只较好的饭碗——这还能算为读书,还配为读书种子吗?”林先生的读书观是一针见血的,他认为读书与治学是两码事,切不可混淆了,才会有读书的真乐趣、真性情。

⑦北朝李谧曾经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北城”,这种读书人太累了,把读书视为经国之大业,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和优雅。还是李清照、陶渊明、董桥、林语堂那种境界最好,兴之所至,趣味盎然,乐在其中了。

(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1.请将第②段中的名句填写完整。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在第②段为什么要提到王国维的三种读书境界?

4.林语堂与北朝李谧的读书观有怎样的不同?

5.有些同学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迎接考试。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