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装个APP,你就“透明”了

材料一:

下载安装一个手电筒APP,竟然要求获得用户通讯录、位置、录音、短信等数十项与之主要功能无关的手机权限?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不少 APP,你一旦装上,就几乎成了透明人,没有任何隐私可言。部分手机APP“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已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之一,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材料二:

材料三:

吉林省临江市人民法院2月28日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显示,某团伙在网上购买个人航班信息,向被害人发送诈骗短信,虚构“航班因故障取消请及时联系改签或者退票”的事实,并冒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接听被害人的电话,通过ATM机误导被害人操作,诈骗被害人钱款共计8.2万元。这起案件中部分“个人航班信息”就是通过手机APP泄露出去的。被害人张某用一款手机APP购买了从沈阳到南京的机票后,接到了诈骗短信,拨打电话后才一步步中了骗子的圈套。

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年底公布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显示,被害人普某通过某款手机APP买了一件衣服,随后接到两个电话以退款为由,要求普某从手机点开一个网站,输入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办理退款,否则银行卡会被冻结。本案共造成包含普某在内的被害人经济损失12373元。

2017年2月,孟女士报警称,其农业银行卡内50余万元人民币被盗。经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事先在网上购买大量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将木马病毒植入受害人银行卡绑定的手机。该木马病毒可以拦截手机短信、提取手机通讯录、获取网上银行的手机验证码。骗子由此盗刷受害人银行卡内资金。

材料四:

律师刘国敏:目前我国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散见于多部不同的法律中,这些规定对个人信息的内涵和外延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应该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立法。同时,可将奖励额度和处罚额度与泄露、倒卖信息总量挂钩,对举报者实行力度较大的奖励,对犯罪分子进行更高程度的经济处罚,以打击不法分子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嚣张气焰。

专家杨启波:网络平台在获取正常信息的过程中,需要给用户发出清晰的授权提醒,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储存需要进一步加密处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因为被恶意攻击而泄露。

教师赵洁:手机用户自身也应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常识。如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采集。

1.诈骗分子利用APP实施诈骗时主要有哪些手段?

2.写出你从材料二中得出的有价值的结论。

3.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手机用户安装 APP 后,其个人相关信息都将会被泄露。

B. 我国对侵犯个人信息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没必要继续加大。

C. 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购买,说明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

D. 我国已经有了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条款,所以不用再专项立法。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