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城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城可燃冰试开釆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陡对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发出贺电,贺电指出,这是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枝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历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又称气冰、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能源。主要蕴藏于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底,全球海洋总面积90%的区城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 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枯竭,人类急需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的一种固态结品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

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21000万亿方,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查,其中加拿大在陆地永久冻土区、日本在海城进行了试开采。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首先,平台从动员位置自航至作业井位,然后进行钻探、按装实验设备、降压试气等一系列试采作业程序,直至点火试采成功。

据测算,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实施,将提升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先机,加速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摘自《第一财经》2017年05月22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消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釆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它将会 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采“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定全可以现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 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

                             (摘自《参考消息》2017年05月20日)

材料三:

可燃冰的优点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可燃冰。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合作,于5月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美国十分重视可燃本研究,2000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采法案》。此后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水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海, 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估量达1.1万亿立方米,约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本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05月21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可燃冰开采的问题,对当前正在开采可燃冰的行为,持以期望和鼓励的态度。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开采可燃冰的国际竞争状况,表明开采可燃冰的行动涉及中国能源战略。

C. 材料一侧重描述了可燃冰开采的发展史、规模、前景等,还阐述了目前试采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

D. 三则材料都谈论了世界可燃冰的储貴和应用,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以第一则材料最为详细深入。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    )

A.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可燃冰开采的难度这一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三则材料更能反映开采难度之大。

B. 三则材料均来源于国内的报纸,都及时捕捉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叙述了新闻的背景。

C. 三则材料都没有关于可燃冰研究方面的报道,而宽在阐述开采可燃冰的紧迫性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D. 三则材料为了突出新闻的客观性,都使用了政府报告、专业术语和具体数据,以做到事实确凿。

E. 因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所以各自报道倒電点也不同,比如《参考消息》比《第一财经》更具国际视野。

3.中国成功开采可燃冰,将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