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蚊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常雄蚊吸食植物的汁液,而雌蚊以血液作为食。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等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人类与蚊子斗争的历史由来已久。为了消灭蚊子,人类可谓是想尽办法。
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明了一种叫做DDT的杀虫剂,它能够大量且有效地杀灭蚊子,起到了防止蚊媒传染病蔓延的作用。但是人们逐渐发现DDT在杀死蚊虫的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各国纷纷停止了DDT的使用。

为了找到更安全的灭蚊方法,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射线照射的方法培育了不育雄蚊,然后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雌蚊通常一生只交配一次,雌蚊与不育雄蚊交配后不会产生后代,从而可以有效降低蚊子群体的数量。但是,由于辐射不仅会使雄蚊不育,也会影响它们的生命力,因此实际灭蚊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特异性切割DNA的物质。他们将该物质的基因转入雄蚊体内,在雄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Y)产生精子时特异性地破坏X染色体DNA,使其失去正常功能。研究人员将这种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外,使其与野生雌蚊(性染色体组成为XX)交配产生后代。一段时间后发现,蚊子群体中的雌蚊所占比例急剧下降。当繁殖到第六代时,蚊子群体中因缺少雌性已经无法继续繁衍下去。这种遗传不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遗传不育技术具有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也有生态学家担心,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协调防治传染病和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依然任重道远。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蚊的发育经过卵、幼虫、________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________发育。

(2)DDT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沿着_______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3)上文转基因雄蚊的精子中含有的正常性染色体是_________。它们与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后代为______性,从而使蚊群体中的雌雄比例失调,最终导致该蚊群体灭绝。

(4)遗传不育技术可能会使某些蚊灭绝,减少疾病的传播。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它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九年级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