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天气预报准不准》,完成下面小题。

①只要一洗车,必定会下雨;特意将雨具放入包中,却碰上一整天艳阳高照;看到发布的高温预警,美美地穿上小短裙出门,却被突来的大风吹个透心凉……相信不少人遇到过类似堵心的情况。为什么天气预报会“不准”呢

②天气预报看似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实际上,要做出精准的天气预报,工程量是非常的大。而且,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本身又错综复杂,“天有不测风云”就是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根本原因所在。“几个小时前刚刚发生的事情,在几天前就预报出来是不可能的。”气象学家如是说。

③另外,天气预报所测的是一个范围,很难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比如,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而下雨时已是深夜,大家正在睡梦中,没能看到下雨。有时候南山区在下大雨,而北山阳光普照,那么在北山的人便看不到下雨。凡此种种,都会让公众觉得天气预报不准确。

④其实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的不良印象还有个心理学的原因:出于思维的特点,人们总是会牢牢记住给他们造成不愉快经历的过程,而忽略带来愉悦的过程,这就是记忆的选择性。所以,对于天气预报,人们总是会非常清楚地记住误报和漏报,而忽略准确预报。

⑤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地提高。一般而言,省级气象局对暴雨预报准确率的考核要求是不低于__%。天气预报属于诊断预测科学,其准确性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呈逐步精确的趋势,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来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目前,不少气象局已经改变了每天发布一次气象预报的做法,而是将预报精确到了小时和具体地区,建议公众对临短时天气预报情况多加关注。

(选自中国科学院科普文章,有删改)

1.阅读选文,用文中的要点解答第①段画线句的疑问。

2.从第⑤段画线句中任选一词,说说语言的准确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及解说,指出其错误之处并改正。

就像医生看病一样,以前只是单纯地靠把脉等来诊断,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CT、B超等科技仪器,准确性大大提高了,但仍会有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这段文字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即使运用科技仪器,也难以准确诊断疾病。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